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

自家製臘腸,烏頭魚乾

自製臘腸recipe:
腸衣(鹽漬) (可在taobao買)
豬肉 (上肉或五花腩30%肥, 70%瘦) : 2.5Kg
白沙糖 : 150g
天津玫瑰露(50度) : 100ml
鹽 : 60-70g
五香粉 : 15g
白胡椒粉 : 20g
姜汁 : 20g

先將豬肉切成1cm丁方.
將調味料lo雲, 倒入豬肉yip 4-5 hours


如圖將豬肉擠進腸衣內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
每條用針吉十下八下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
曬2-3日, 再風干5-7日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
成品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
YumYum
齊齊來發苗:豌豆+松柳發發發!同場加影:自製臘腸#1601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
臘腸都有防蟲網, 勁! 秋冬起, 呢個要學整喇! 正

20貼,p.82,#1626
今日....我都玩左臘腸...辣腸
最難係罐腸,試左3種工具, 漏斗太細,水樽太大,腸會爆同成日跌, 最好最快,係胡椒粉樽,大細剛剛好,好易入!
小小異靈露台(烏頭魚乾製法->p.82-#1626 )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幾分鐘入左咁多!
小小異靈露台(烏頭魚乾製法->p.82-#1626 )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成個PK個梅頭俾我掃晒! 切粒切到手軟!
小小異靈露台(烏頭魚乾製法->p.82-#1626 )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梅頭 加肥肉(PK阿姐話一定要落,佢送俾我架 )
醃料參考花園佬再改.......
糖,改成片糖切碎)
酒, 3蒸梅酒(阿媽話汾酒會好味D)
呀雞媽花椒粉
呀雞媽花辣粉
呀雞媽牌手撕新鮮腸衣(全部用晒,驚用唔用晒,浪費佢既心機.....結果,要十幾斤梅頭 ....共...19孖 )

醃左一晚,因為驚片糖未溶晒

***阿媽話,一定要農曆新年前整,因為有北風,夠凍,D腸先唔會臭及生蟲!

烏頭魚乾
仲話3日食得, 佢仲玩埋臘肉,激死我呀!
不過我唔記得影相
小小異靈露台(烏頭魚乾製法->p.82-#1626 )-香港園藝館-農業植物
回ck:10條烏頭份量:
買烏頭時同佢講做魚乾,魚佬會同你開背唔係開肚!
回家切左個魚頭佢,反正無肉又驚易生蟲,再清乾淨魚鱗,切魚左條魚尾及魚鰭佢(張相.....佢都無切 ), 清晒肚入面既肥膏及黑色野,
不要洗,
用半斤粗鹽,將10條烏頭底面揸暈, 醃2個鐘後,沖洗乾淨, 格乾水,
落半碗3蒸酒及胡椒粉,底面揸暈,吊起滴乾水,
曬3日,即食得

阿娘話: 元朗圍頭婆教既,唔知好唔好食喎! 不過老豆食完飯都再食多兩塊
個頭同烏頭扣,唔好浪費, 用薑/檸檬蒸左佢 <------我鐘意呢樣多D, 所有扣,我食晒

bokashi 桶

種毒已深,不能自拔,多看了堆肥相關書籍,發現即使人口小,家中厨餘仍是佔頗大份量.
自種田後,最初會將蕉皮浸水,時間太長關係,後來改為先攪碎再用.
既然蕉皮可以,又試下用埋其他水果皮,菜莢.有人就連魚缸換出來的水亦儲起來使用.

看著家中一枝又一枝半製成品,(打爛後仍要放約一個月發酵至無氣泡出才能使用),
加水打後會佔更大的空間,而未處理的厨餘仍多...

又是爬網看書找解決方法,一般堆肥會有氣味,有昆蟲的問題,住樓沒有天台花園等,不成呀.
再看再看,現決定用bokashi,就看看能否解決問題:

個桶有15升的容量,而一包bokashi菌則有1公升,估計一個四人家庭包菌可用三個月。

1. 首先放1-2茶匙菌係桶底,然後放廚餘,接住放2茶匙菌,如此類推至滿或至自己的目標;廚餘要乾身,即不要有水滴出;
2. 當達標後廚餘會在7-14日(或更長)被分解,時間長短會視乎氣溫;其間不要打開蓋,此為無氧分解;
3. 其間要倒去桶內廚餘分解出來的液體,分解出來的液體可直接用來沖廁,稀釋後可作液肥淋植物;液體多寡視乎廚餘本身的含水量;
4. 將桶內已分解的廚餘移出到另一個桶內,並與乾的泥混合,在面加入1茶匙 bokashi ,然後表層再用乾泥覆蓋廚餘混合物直至完全遮蓋為止;此為有氧分解這過程約需時一個月,堆肥才成熟完成。

bokashi 之謎

BOKASHI之謎(上)
2011年06月17日
自製 BOKASHI第一步:白飯上灑糖。
一直在找把廚餘變肥料的方法,最近在試的,是 Bokashi。
去年底有環保團體從新西蘭引入「 Bokashi廚餘回收系統」,一包棕色粉末、一個桶,就要幾百塊。每天廚餘放進桶裏,灑上一匙 Bokashi粉,直至裝滿後蓋緊 10至 14日,接着埋在大約一呎深的地下,一個月後便會分解成堆肥。
劉家強博士曾在日本研究有效微生物、有份創辦 EM有效微生物協會(香港),也是香港永續栽培學苑創會理事。「 Bokashi,其實是喜歡在無氧環境下,乖乖地努力工作的『有效微生物』 EM 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」他說。(關於有氧無氧、何謂有效,請看附文的解釋。)
『有效微生物』 EM 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,名字強調「有效」,可以是從外地入口的產品,但劉家強更希望發展的是 IMO(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)「土著微生物」,重點是在香港也可以培養,除了更可以適應本地的環境和氣候,也大幅減少運輸的碳足迹。
簡單地說,就是在本地收採有效的微生物,讓大家可以在家把廚餘變成堆肥。好神奇,於是跟着劉家強去到本地一個農場。
只見他拿出一個小木盒,薄薄地鋪了一層白飯,這就是給他口中「 IMO」的食物了。 IMO在大自然裏不缺食物,為甚麼要進到這木盒吃飯?關鍵是要灑一層糖,對人類有益的細菌,普遍都喜歡糖,愈少提煉的糖,營養成分愈豐富,這次用的是街市幾塊錢的黃色蔗糖。

廚餘只是發酵,要埋進泥裏繼續分解成肥料。

一層廚餘一層 BOKASHI,流出來的汁液可以做通渠劑,或者稀釋 100倍施肥。

為免野狗吃掉,小盒子蓋上鐵絲網,防止雨水弄濕,也放進膠袋裏,但小心不要太密封,影響微生物進來。挖一個淺坑,放進去,盒面與地平面齊平,並用枯葉覆蓋,放幾天便可以了。
這盒甜飯,放在哪裏?我們三十人分為六組,各自在農場找地方,一個星期後比賽那組收集到最多 IMO。
時間很快地過去,一個星期後,盒子打開,白飯全部發霉,一般都會厭惡地倒掉吧,我們卻是金睛火眼地看着,比試那一組的菌最多!
很奇怪,大多數的益菌都是白色的,惡菌則是五顏六色甚至黑色。比賽結果是放在農場露天堆肥箱旁的盒子,最多白色霉菌,比放在樹底下、溪水邊、甚至廁所旁邊的,都要多。
劉家強叫這批菌做 IMO1,接着,他開始養菌。

放進樹下,吸引本地有效微生物。

幾天後變成一團菌,愈多白色、愈多益菌。

日語「發酵」
BOKASHI是日本語,意思是「發酵」。
在大自然裏,是微生物把廚餘分解成堆肥,有些微生物喜歡有氧氣的環境,農夫把廚餘和枯葉大約以 1:20的比例堆起來,定期翻動,大約三個月後就會分解為堆肥。可是露天露地,會引來老鼠、蜥蜴、蒼蠅等生物,這在城市會有衛生問題,並且有臭味,分解過程會損失一些養分。
所以人們會找喜歡在密封環境下工作的微生物,分解過程會發酵,不需要氧氣,統稱為「無氧堆肥」,那些微生物乖乖地把廚餘分解,又被稱為「有效微生物」,英文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,簡稱 EM。
環保團體所說的 Bokashi粉末,其實就是喜歡在無氧環境下,乖乖地努力工作的有效微生物,粉末裏可能摻了米糠、木糠等,都是微生物的住家。在台灣,使用密封式廚餘堆肥系統,添加的粉末,一般叫「菌種」。

轉載自︰第829期飲食男女 - 鄉土百貨(陳曉蕾)

鄉土百貨
BOKASHI之謎(下)
2011年06月24日
帝堡城因為收不到那村屋的地,多出一角便給居民種菜成為住客農圃。
沙田帝堡城的住客農圃,一直嘗試不同的堆肥方法,讓住客可以把廚餘變成肥料。由二零零三年開始,幾乎每年都會試驗一次,把收集回來的廚餘,用有氧的方法堆肥,一度還發現有老鼠出沒,很快便沒繼續。
二零零九年,住客又齊齊參與嘉道理農場的蚯蚓堆肥計劃,只是嘉道理後來宣佈計劃難以在家居推行,沒有繼續。
今年,住客就嘗試用自製的 IMO3/Bokashi,倒進廚餘,再密封起來。掘洞太累,他們於是用圓形的洗衣粉膠桶,把底部剪開,再埋進泥裏,發酵了的廚餘直接倒進桶內,再蓋上四 吋泥土,製造厭氧環境,除了讓菌種繼續分解廚餘,還吸引泥土裏的本地蚯蚓鑽進桶裏吃廚餘!桶邊用泥土封好,就不會惹老鼠和蟑螂。這桶還可以移到不同的地方 使用,一列田,頭尾放兩個,蔬果都長得胖嘟嘟。
繼續看如何利用本地有效微生物,把廚餘變肥料。上期談到,一盒白飯,就可以在農場裏收集到第一代的 IMO(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)「土著微生物」。別看這白花花一堆霉菌似的,落在劉家強博士手上,可以養成近年時興的「 Bokashi廚餘回收系統」,讓大家收集家裏的廚餘堆肥。
劉家強把他口中的 IMO1──那堆發霉白飯,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入黃糖,放進寬口玻璃瓶,黃糖就是食物,增加菌的數量。兩個星期後,整個玻璃瓶的白飯都溶了,因為糖的顏色,變成黃漿糊似的,這就是 IMO2。
IMO1是「接種」, IMO2是把接種到的菌種繁殖「擴大」,再下來就可以製造 IMO3,在繼續擴大菌種之餘,更要把菌種安定「保存」下來。
把 5%的 IMO2,加 5%的糖水,最好用提煉糖時的副產品:國內稱為桔水或糖蜜,外國叫 Molasses,營養成分最豐富,再和一些適合的「有機載體」充分搓揉,就像家裏搓麵粉湯圓一樣,不過這一搓,起碼兩小時。
「有機載體」就像本土有效微生物的家,可以入住的包括木糠、米糠、穀殼、豆渣、咖啡渣、茶葉渣、啤酒渣等物質,主要條件是有機、乾燥、纖維豐富、有營養的碳源為主的微小顆粒。

劉家強博士近年落力免費推介自製菌種。

過期麥片也可拿來用。

把「黃漿糊」 IMO2用力地搓進有機載體,再控制水分在 75%到 80%,密封保存。一個月後,便是穩定的菌種粉末,亦即是環保團體口中的的 Bokashi。在沒有新的食物來源前,會長期冬眠,直到放進廚餘桶裏,本地有效微生物又醒過來了,努力地令廚餘發酵,再埋在泥土裏繼續無氧分解成為肥 料。
香港還有啤酒廠、豆品廠,還有一些食品加工廠的廚餘剩料,都可以是 IMO3的載體。劉家強希望可以創造本地就業:訓練本地工人做菌種,然後賣給一般家庭做廚餘廚堆肥。
「廢物可以重新利用,充分利用本地的有機資源,增加本地的有機農業肥料來源,更可以為本地帶來商機和就業機會,簡直一舉數得!」他逐個好處數出來。

把 IMO2加入麥片米糠豆渣等載體。

搓兩小時後再放一個月,就是菌種。

配合城市農耕
昔日廚餘在香港並不構成問題,因為本地還有養殖業,廚餘可以當潲水給豬吃,魚塘也會收街市剩菜和麵包皮,如今漁農業全面式微,再加上超市的銷售手段,原本是資源的食物,始淪為惱人的垃圾。
然而氣候變化導致糧食格價愈來愈高,城市農耕不但可以有助食物供應,並且減少食物里程,也直接減少碳排放。要種食物,就需要肥料,市民也有了理由在家裏收集廚餘,無氧堆肥。
由收集本地有效微生物,生產菌種,再把城市廚餘變成堆肥,供應給天台菜田、社區農圃,種種就業機會和相互合作,編織出緊密的社區網絡。廚餘在其中,就不再是問題。

轉載自︰第830期飲食男女 - 鄉土百貨(陳曉蕾)